语言选择
校园活动
【毓见】专家引领 赋能前...03-27
【毓见】2023级研究性...03-23
【毓见】法治教育丨法治于...03-21
【毓见】高考命题趋势及备...03-20
【毓见】市高三政治、历史...03-15
【毓见】专家培训 报考得...03-13
【毓见】丽人节丨浅喜相伴...03-08
【毓·青春】学习雷锋精神...03-05
【毓见】笃行百日 共“毓...03-02
校园活动
世界读书日丨同毓文赴一场读书之约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19-04-23 17:33 点击量:2003

4.23世界读书日丨同毓文赴一场读书之约21.png

  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1995年11月15日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

  发展历史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1995年,国际出版商协会在第二十五届全球大会上提出“世界图书日”的设想,并由西班牙政府将方案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来,俄罗斯认为,“世界图书日”还应当增加版权的概念。

  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实际上,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这一天成为全球性图书日看来“名正言顺”。

4.23世界读书日丨同毓文赴一场读书之约426.png

  毓读时刻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它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视野,并且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幸福感。喜爱阅读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都很富足,也更容易跳脱生活中的烦恼去感受点滴幸福。

  在第23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小编用文字和图片来记录毓文人的阅读时刻。

4.23世界读书日丨同毓文赴一场读书之约588.png

  在我的生活里似乎没有太多的闲暇,因为读书这一件事几乎占据了大量的业余时间,所以生活很简单,在他人眼中也许会显得枯燥,但我的确乐此不疲,而且越来越觉得需要看到的书太多,而且根本看不过来,时间也根本不够用。因为反应慢、理解的也慢,看书的速度和效率并不高,基本是边看边按照理解去想象和自话自说的评论,经常要对几句话反复推敲,琢磨作者的意图,而这也成为了我读书的快乐。时而哈哈笑,时而纵情哭,时而锁眉思,细想起来还真是很少为了什么目的而去读书,只是漫不经心地在自家的书库里翻找觉得有意思的,然后蜷缩到家的任意一角,开始思想的游戏。

  对于读过的书,我懒得琢磨和揣度更深度的内涵、背景、反映了什么等等,而是凭借着自以为还敏锐的第六感筛选出和自己内心契合的思想,便如数家珍的品味并让自己的精神随之丰满,让自己的日子简简单单的慢慢充实起来,所以简单的日子却不感孤单,生活也简单的自由悠哉。

  ——美术教师  金虹彦

  “志业”教师,不断进取。由语文特级教师张玉新主编的“名师成长丛书”一共有六本,作者多是一线语文教师。拜读了其中的《仰望语文的星空》这本书。它的作者是董一菲老师,她被誉为“拥趸无数的课改先锋”。书中董老师介绍了自己的语文教学专业成长之路,呈现给读者很多精彩的课堂实录,汇编了很多教学启示,让我受益匪浅。董一菲老师倡导“诗意语文”的语文观,主张语文要给学生一个文学的世界,要给学生一个悲天悯人的情怀,要给学生最美的母语,要给学生一个善感的心,要给学生一个爱的信念,要给学生一个理性的世界,要给学生一个内儒外道的人生智慧。这种有自己风格、有自己坚持的教学,这种注重反思的教学品格,是值得我学习的。阅读这本书,了解一个名师,找到自己与她的差距,并为之努力,是我最大的收获。

  ——  语文教师  施娜

  《寓言中的经济学》这本书是梁小民先生的一本书。作者借用了65个寓言,写了65篇文章,都是先讲故事,再从故事中挖掘经济学规律。寓言的来源有《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代寓言等。寓言多是借用简短精致的故事来劝诫或讽刺人的,从对人性的解读到做人做事的道理,都包涵在寓言中。经济学也讲人性,它不明讲做人做事的大道理,它只是用最直接的方式来教人们怎样生活得更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讲,寓言和经济学确实是有相通之处的。这是一本经济学入门的好书,从寓言故事入手,很多经济学原理都可以很容易理解。读完这本书的大部分文章,对提升政治教学能力,深化对经济学原理的认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治教师  张安伟

  我读了《教育就是唤醒自信心》一书,感觉受益匪浅。“自信”是整本书贯穿始终的一个字眼,自信使你成功,自信使你的潜能充分发挥,作为人的发展,自信是步入成功大门的一把钥匙。普天下的教师和家长都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幸福的未来。孩子今天在学校读书,就是为未来具有幸福的人生打基础。我们都要时刻铭记:“自信”对一个人的发展太重要了,它是心理品质的重要部分,是人格的核心,是做人的重要基础。只有自信的人才会百折不饶地去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才会有幸福的人生。一个孩子只要有了自信心,就一定能感受到:成长是幸福的,不断更新自我是幸福的,学习是幸福的。就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一起用心去唤醒学生们的自信心吧,让每个孩子每天都是幸福的。

  ——数学教师  郭丹

  这世上的爱有千百种,它是司马相如追求时的“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的张狂;亦是青莲居士低吟的“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的无奈;亦是震川先生眼中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也”的遗憾。

  红尘俗世中,有的人的轨迹就像结绳一样互相缠绕,便有了纠缠,这种纠缠叫爱,有些结绳可以编织下去,有的却永远分开了。那些出现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人,有的温柔了岁月,有的惊艳了时光,这却是你所有心思中最温暖的一段。

  ——《我是不是你所有心思中最温暖的一段》读后感  2017级(2)班 陈思彤

  新版序言的最后一句:“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会给出我们想要的答案。字面意思来看,“万里蹀躞,以此为归”意味着迈着小步行走千里,只为回家。什么是余秋雨的家呢?我认为余秋雨的家是中国的万里河山,是中国文化的大庭院。而余秋雨,则是一个游子。他踏遍了万里河山,也写满了中国文化的各个被尘封的角落。他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天柱山到底有多高峻,三峡到底有多么险恶。也化笔为花,为静谧的苏州插上一朵簪花,给西湖的绿柳抚一抚长发。他用自己的生命,去挽留中国的美,中国文化的美。

  现在的新版是一个重新孕育的美好梦想,独身在外,顶住流言蜚语,万里归家。余秋雨说:“时间和文字在一个个老庭院里厮磨,这是文化存在的极温暖方式。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

  “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谷。”平淡的文字包含了多少的沧桑。笔下的山河,却被流言蜚语打磨得失去了原有的棱角与犀利。有光明的地方,就一定有阴影的存在,《文化苦旅》畅销的神话也让余秋雨变得高处不胜寒。苦旅十几年,一个赤子变成了一个沧桑的学者。余秋雨,也终于写下了不朽的《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是秋雨对于中国文化的执念与担当,也是一位游子对于故土的深深眷恋。

  ——《文化苦旅》读后感2017级(9)班魏郁桐

  “哲”是智慧的精粹,如瑰玉琼华般深邃地缀嵌在“史”的星夜,熠熠地烁耀着;“史”是文明的轴线,如绸丝帛缕般冗密地交织出“哲”的锦绣,静默地延展着。哲思之潮轩然而晦涩,历史之壑修远而无穷,二者相糅,汇为哲史之涓流,盘萦于纵深之间,泄注在时代的汪洋中,活水汩汩,灌溉着世代相继的慧根智种。

  中西方哲史有着一些不谋而合的相似之处。例如老子的“道”论和柏拉图的“理念”论都是对世界的本体论做出了思考与贡献,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道”与“理念”的性质在很多地方也具有相通性;再例如孔子所说的“天命”与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目的因”也极其相似,他们都赋予了抽象一个客观唯心的概念来解释一些难以理解的现象;还有荀子的“君舟民水”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都强调了要调和君王与民众之间传统的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综上所述,二者间的客观因素纵使有千差万别,但是人们的思想文明总归是有无数折合的地方。尤其是在现代,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日益缩小,思想的交流与互通愈加的方便快捷。就像马克思主义由德国古典哲学而来,此即时间之跨度;毛泽东思想由马克思列宁主义而来,此即空间之跨度。因此,时代与社会越是在高速发展中,思想的交融与贯通便越是在高速进步中!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读后感 2017级(15)班戚浩博

  来毓文,读书










材料丨校办

图片丨王旭

编辑丨校办

分享到:
0

友情链接: 国家教育部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   吉林市教育信息网   |   吉林市人社局   |   
地址:松江中路101号    联系电话:0432-64833505    传真:0432-64833505
关注我们
吉ICP备06002830号     版权所有:吉林毓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