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称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为“蛰”。当春天的第一声雷响起时,冬眠的动物被惊醒,人们便称这天为“惊蛰”。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45°,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惊蛰·气候
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鹰开始悄悄地躲起来繁育后代,原本蛰伏的鸠也开始鸣叫求偶。古人没有看到鹰,而周围的鸠好像一下子多起来,他们就误以为是鹰变成了鸠。此乃惊蛰三侯——“一侯桃始华,二侯仓庚鸣,三侯鹰化为鸠。”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家无闲。这时,我国除东北、西北地区尚有冬日景象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还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的春光了。
惊蛰·农业
“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惊蛰——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此时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华南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气温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华南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冬干之后,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惊蛰·文化
1.祭白虎
我国民间传说白虎是是非之神,每一年在惊蛰来临之时都会出来觅食,人们都非常害怕被白虎给吃了。于是百姓们为了自保,只能在惊蛰这一天祭祀白虎,用肥猪血来喂纸白虎,用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巴上,使其吃饱后不再出来伤人,也不再说是非。
2.蒙鼓皮
惊蛰来临之际是伴随着雷声,于是古人认为惊蛰是由雷声引起的。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雷神一手连击天鼓,一手持锤,发出了一阵又一阵的雷声,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3.吃白梨
惊蛰吃梨,这是惊蛰时一个风俗来的,具体源于何时,无迹可寻。惊蛰节气,乍暖还寒,气候是比较干燥,很容易就让人感到口干舌燥,身体不舒服。因此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风俗习惯。吃梨可以让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增强人们的体质。
惊蛰·诗词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春晴泛舟》
[宋]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
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
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
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
笑谈终觉愧清真。
惊蛰·生活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却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从饮食方面来看,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可多食鸭血、菠菜、芦荟、水萝卜、苦瓜、木耳菜、芹菜等食物。此外,诸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出血热等在这一节气都易流行爆发,因此要严防此类疾病。
- 新毓文丨新百年丨新作为- 材料丨教务处编辑丨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