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还有不到一个月,高三学子即将奔赴考场。广大高三学子不仅要全力备考,还要经受住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压力,但他们心中的追求并未因此褪色,始终坚定信念,逐梦前行。
最后的冲刺阶段,学子们该如何制定考前复习计划?掌握哪些答题技巧能事半功倍?从本期开始,吉林毓文中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毓助高考”栏目,特邀我校各学科名师从复习备考、答题技巧、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在高考命题中如何呈现等方面为学子们答疑解惑,助力圆梦。
名师简介:华晓松,吉林毓文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长,吉林地区教学新秀,多次获得市教育局教学质量提高奖和成果奖。
名师简介:吕冉,中学一级教师,曾获“高考优秀教师”称号,市教育局教学成果奖。多次在国家级、省级论文比赛、说课比赛等竞赛中获奖。多次指导学生在国家级作文竞赛中获得一、二等奖,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备考策略:补足短板 落实基础
最后不到一个月时间,考生要回归教材,系统归纳知识点,建立知识框架体系,深入总结不足,查漏补缺,同时养精蓄锐,迎接高考。
补足短板有两个方面。一是语文试卷中的鉴赏类的文本阅读以及习题。比如小说、散文以及古代诗词,是考试的难点,考生们应该重点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和习题处理;二是写作的审题立意。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考生的谋篇布局、素材运用和语言处理已经基本成型,对高考分数影响较大的就是审题立意,考生要高度重视。
落实基础。识记类的试题在考纲中要求较为基础,但在语文试卷中所占分值比例很大,比如成语的词义、古代文化常识、文言文实词含义以及古诗文默写等。考生们如果存在知识上的漏洞,在考试中容易失分。所以,利用最后一段时间突击复习,效果比较明显。建议考生们强化基础知识,尤其要关注以往默写练习时爱写错的字。
笔记整理。笔记包含两个方面信息,一方面是纯知识性的,另一方面是老师在分析文本和答题总结的技巧类文字。
华晓松老师提醒广大考生,最后复习阶段,切忌好高骛远,去“挑战”高难的知识点或者难题,巩固好现在已有成绩更为重要。
答题策略:注意审题 重读文本 思维过程完整
注意审题。语文考试的新、难、变化主要体现在题目的问法上有所创新。审好题明确命题人的意图之后,答题其实跟以往练习的常规答法基本相同。如果审题时没有真正理解命题人的意图,容易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尤其是鉴赏类文本的题目,经常会出现创新性、复合型和情境化这三种比较突出的特点。这是高考命题的大趋势,就是用新鲜的提法去考察已有的知识点。比如复合型试题,原来试卷中的问题考察方向比较单一,现在会在一个文本信息当中同时考察两个甚至更多的知识点。所以,考生要注意审题,不能马虎大意,宁可多花一些时间审题,避免答非所问,浪费了时间却没得到分数。
重读文本。考生在整个语文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容易呈现为了回答问题、完成任务而很少深入阅读文本,甚至不想对文章有更深刻的把握和了解的情况。提醒考生一定要重视阅读文本,重点把握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情感、文字的结构脉络以及写作手法。建议广大考生把时间多用在阅读文本上,这样答题时才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在阅读文本过程当中,提醒考生要坚持用批注法,把重要语句、重要信息以及作者表达感情的关键点圈画出来。
思维过程完整。考生现在答题过程当中仍然存在思维不够完整、不够严谨等问题,所以应该在综合题和专项题的练习过程中不断反思和研究,要有步骤意识和分点作答意识。
卷面整洁。语文考试对卷面书写要求较高,在最后的一个月当中,考生们要有意识地去练习,达到“三位一体”——既能把题答对,又能把卷面保持工整整洁。同时还能保证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作答,希望考生重视起来。
疫情热点在考试中的呈现
华晓松老师认为,疫情热点会在高考中有所体现,但不一定像大家预估的那样,直接呈现在作文上。作文有可能与疫情有一定关系,但不会直接去考察热点事件本身,而是热点事件背后深层次的问题,比如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一些关系上的思考。有几个方向可供考生们参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家国情怀,民族情怀、文化自信,健康中国,以及“逆行”英雄如钟南山、李兰娟等。
此外,高考中的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经常使用非连续性新闻材料,疫情素材可能作为文本来考察所学知识点。
华晓松老师表示,语文学科重点考察立德树人和学科素养两个方面,立德树人属于内在的情感、精神层面,学科素养属于外在形式,比如写信件、演讲稿等,这些都需要考生们在后期备考时多加注意的地方。
涉及疫情考点预测
高三语文备课组吕冉老师对高考语文试卷中涉及疫情的考点作出如下预测:
一、信息的获取与整合:与疫情相关的医学、生物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抗疫过程与措施,疫情对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抗疫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人际关系、国际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内容都可以是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很好的素材;甚至与古代医学和疫情史实有关的文言文都可以出题。题型中可能涉及数据的分析,观点的提炼,整合信息及合理推断等。
二、语言的应用与表达:在社会情境中有效得体的运用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与疫情有关的情境如记者招待会、学校主题班会、车站通知等等,需兼顾表达对象、表达场合、表达目的等,涉及称呼、语体、格式等的文段和情境应用,都是可以成为考题的。
三、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评价:与人类的大灾大疫有关的文学作品,如《十日谈》《鼠疫》等,或者疫情中创作的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可以深入地触及思想与灵魂,唤起对生命的思考、对人性的思考、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也可以更立体地展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出现,既是文学审美的体验,也是对价值观的引领。而将具体的语言文字作品置于疫情相关的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更可以综合考察考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四、写作:写作能够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为最能体现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思维能力、思维品质的,也是分值最大的题型,疫情相关内容是否将会出现在作文题里,是最被关注的。这次疫情激发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我们对责任担当、家国情怀、守望互助、逆行英雄、传统文化、政治制度优势乃至对伟大祖国的热情歌颂,是疫情带给我们的正能量的部分。但是火热激情冷静下来后,更有价值的应该是理性思考。因此如果在作文中涉及到疫情,考生也应把重点放在对原因的推究分析,对事实的辩证看待,对未来的理性思考……另外体现写作的工具性,作文也极大可能会出应用类文体的写作,如倡议书等。
建议考生们吃透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民族精神,不管对提升写作的深刻性还是对提升其它题型的理解力都会有重要作用。此外,同学们要多善于用开放、理性、辩证的科学思维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