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时节,生气始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清明节亦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清明·气候
“清明”的含义是气候暖和,草木萌动,杏桃开花,处处给人以清新明朗、欣欣向荣的感觉。我国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清明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三花一开,春满枝头,春意盎然,绿意萌动。
清明·农业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活动。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关于清明耳熟能详的农谚还有“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等。
清明·文化
1.踏青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2.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清明节植树的习俗,据说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
3.扫墓祭祀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春祭大节,与春祭相对应的是重阳节的秋祭。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清明节扫墓祭祖礼俗与信仰、祭祀、历法节气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
清明·诗词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宋] 魏野
无花无酒过清明,
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
晓窗分与读书灯。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 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清明·生活
清明时节是一年养生的重要时期,在中医理论机体生长也在于春季,吐纳调息法对人体阳气有益。大家应在这段时间穿比较宽松的衣服到空气清新的地方进行锻炼。在清明之际体内肝气最旺盛,如果肝气过旺,则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同时还会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因而这段时间是高血压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需要大家对其重视起来。
饮食宜温,多进食蔬菜水果,尤其是时令蔬菜。清明时期还适合进食地瓜、白菜、萝卜、芋头等食品,温胃祛湿,适宜多吃。另外,清明节气中,可多吃些护肝养肺的食品,例如荠菜、菠菜、山药等。
材料丨教务处
编辑丨校办